OBT商业科技观察

进入数字化转型深水区,数据底座+场景创新打造智能制造新引擎

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1.3万亿元,已经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

在此过程中,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加速普及,制造业正面临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如何充分挖掘海量数据的价值、发挥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的作用,无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所在。

为了帮助制造业从数据驱动出发,加速迈向智能制造。在日前召开的2021华为智能制造数据基础设施高峰论坛上,华为通过创新数据基础设施,围绕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管理-使用”进行全生命周期、端到端的整合和优化,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业的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华为充分发挥自身懂技术、懂业务、懂行业的“懂行”特质,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实践和多年行业深耕,携手生态伙伴共同推动制造行业核心关键业务场景创新,帮助更多的制造企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从仿真平台一窥智能制造新模式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同时,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突破设计仿真、混合建模等基础技术。

在工业软件中,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业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通过模拟产品在结构强度、热传导、刚度、运动学等方面的工作状态和表现,为产品功能、性能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提供依据,从而实现产品设计的优化。

为了实现工业软件的新突破,在此次高峰论坛上,华为发布“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解决方案,此为同类方案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首个规模应用,并可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行业场景。

针对流体仿真、电磁设计、碰撞设计、噪声设计、电机设计等CAE仿真技术场景的前处理、仿真求解和后处理,华为可以提供从L1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到L3通信库、编译器、集群管理、专业服务等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加速自动驾驶研发、航空航天模拟训练,为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企业提供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

在打造“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解决方案过程中,华为负责提供调试硬件和底层技术支持,这里不仅包括基于鲲鹏920 ARM架构高性能计算集群,还包括华为OceanStor Pacific高性能存储和华为CloudEngine数据中心交换机的全无损以太技术等;而上汽大众则基于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结合业务应用场景,全面参与到该解决方案的打造中,并率先将高性能流体力学仿真平台应用在新车型的研发上。下一步,“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还将为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行业企业提供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为各种新兴技术应用提供有力的基础算力保障。

由此可以看出,在推进制造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全面迈向智能制造过程中,华为已经逐渐构建起一种新模式:华为基于自身开放、创新的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为制造行业提供支撑;同时通过与生态伙伴的密切合作,针对企业业务应用场景打造行业通用的创新解决方案,赋能智能制造。

创新基础设施夯实“数据底座”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云、AI、5G成为先进生产工具,算力是新的生产力,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今年年初,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供需精准高效匹配,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

对此,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营销运作部部长张福鹏也认为,企业对于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计算和应用的水平,反应了整个数字化转型的水平。但如今,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数据量大、数据格式多种多样、产生数据的设备种类繁多等痛点普遍存在。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必须要有数据意识,能够把数据碰撞、归类、汇总成结构化的、可以被行业知识解构的、理解的、传承的、提炼的、分析的数据。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一方面要在生产过程和商业模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则要携手咨询顾问、软硬件平台以及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的生态伙伴,共同建设新的数据生态。

为此,华为也在持续创新数据基础设施,打造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其中,华为全闪存数据中心在对存储介质进行升级的同时,将数据中心资源进行整合,架构进行重构,以应对制造企业未来业务多样性的需求;而华为推出的OceanStor Pacific秉承超高密设计,面向混合负载以及多协议互通的产品理念,成为制造行业面向高性能数据分析(HPDA)场景进行科技创新,智能升级的理想之选;华为超融合产品则深耕制造行业办公、生产、园区、边缘等各个场景,并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助力制造业客户数字化转型。

张福鹏强调,华为创新数据基础设施致力于帮助企业提升数据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综合利用水平和综合开发潜力,做到数据不停、数据不等、数据不丢,不仅帮助企业把传统的结构化数据用好,还要满足企业未来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需求。

从2002年开始存储技术研究起,华为在数据存储领域已经有了深厚的技术积累。IDC的调查报告显示,华为数据存储已经进入全球存储第一阵营,是全球存储领域7大厂商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其中,在制造行业,华为创新数据基础设施迄今已经服务超过1000家客户,同时,华为还在携手更多懂行业、懂业务、懂技术的合作伙伴,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夯实“数据底座”。

“平台+生态”成就“懂行特质”

如今,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面对这一趋势,华为一方面通过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平台能力;另一方面也在携手更多制造行业的“懂行人”,共同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使能者,华为不仅在数字化产品技术上有着深厚的积累,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上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业务部副总经理吴孝超看来,针对制造行业,华为的“懂行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华为自身就是一家有着30多年经验的制造型企业,在此过程中,公司也一直追求在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物流、营销、办公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其次,自2015年起,华为就在全面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并已经在研发、销售、供应、交付等多个业务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了自身的生产效率提升和运营成本下降,这些经验的积累也让华为更懂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第三,华为近年来始终践行“平台+生态”战略,自身聚焦在联接、云、AI、计算和行业应用等领域,不断提升资源平台、能力平台、技术平台的能力和价值,为生态伙伴提供基础支撑,进而针对制造行业不同的业务应用场景,打造更多创新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据吴孝超介绍,在生态层面,华为已经在包括汽车装备、重工、半导体电子、矿业有色、烟草轻工业等细分领域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在研发、生产、制造、物流、营销、办公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具体来说,这些伙伴的类型分为三类:数字化咨询伙伴、规划设计和集成实施伙伴、围绕业务细分场景的伙伴。

除此之外,华为自身也已经构建起一支覆盖全国地市县的销售队伍,并在全国与一万多家销售型合作伙伴达成合作,这些也为华为实现产品和场景化解决方案在制造业的落地提供了保障。

从创新数据基础设施构成的平台到与合作伙伴打造的生态,从数字底座到场景化创新解决方案,华为正在立足于赋能客户、赋能行业、赋能伙伴,携手更多懂行人,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新引擎。智能制造,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