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T商业科技观察

集体“暴雷”或致P2P行业陷入系统性危机 提振市场信心最关键

7月初,零壹财经对网贷行业200余家正常运营网贷平台高管一对一发放调研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8份。问卷发放对象平台在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零壹财经《2017年网贷贷款余额Top100榜单》约占发放对象的1/3,榜单以外平台占2/3。发放对象平台中,有消费信贷产品的约在30家以上,有小微企业借贷产品的10家以上,有车贷产品的,10家以上。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通过数据分析、问卷调研、研讨会和业界访谈,对本次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于行业如何走出危机、如何在危机中寻找网贷行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也总结了建议,提出了展望。现摘编如下。

 

导语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与以往几次倒闭潮不同,此次“暴雷”潮中,很多规模较大(部分问题平台待还余额单家超过100亿元)、历史“悠久”的平台出现问题甚至倒闭跑路;主动宣布逾期、重组、清盘和退出的平台大幅增加;头部平台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过去的倒闭潮中,它们是“受益者”,更多的资金流流向头部平台,本轮危机中,头部平台同样开始净流出。

P2P网贷行业正在遭遇其发展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如果没有有力的引导,将演化成P2P网贷行业系统性危机。如果合理引导,它也将成为重塑P2P网贷行业、助力数字普惠金融的良机。

 

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问题平台数量在2015年下半年达到高峰(839家),此后逐渐降低,今年上半年出现反弹。2018年上半年停业/清盘及其他问题平台数量合计达到364家,2018年6月,问题平台数量达到98家,为近14个月以来的最大值。

一系列风险事件的特征表现为:存量平台加速减少、交易规模持续下滑、行业整体待还余额10个月连续下降、活跃借款人和投资人数量锐减、头部平台待还余额加速下降、满标时间整体延长、债权转让攀升且利率畸高等。

这种情况愈演愈烈,7月1日到7月22日,至少有98家平台出问题,涉及待还本金至少在439亿元以上。

与以往几次倒闭潮不同的是:很多规模较大(部分问题平台待还余额单家超过100亿元)、历史“悠久”的平台出现问题甚至倒闭跑路;主动宣布逾期、重组、清盘和退出的平台大幅增加;头部平台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过去的倒闭潮中,它们是“受益者”,更多的资金流流向头部平台,本轮危机中,头部平台同样开始净流出。

有头部平台高管用“短暂性休克”来形容7月中旬以来的行业危机。

 

P2P网贷在中国迄今发展已11年。零壹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20日,P2P网贷累计满足了2500万左右借款人需求,累计借款金额在7.2万亿元左右(不包含线下理财平台)。扣除净值标、可确认的假标和自融标,累计借款金额依然在5万亿-6万亿元之间。P2P网贷累计为1300多万[1]投资人赚取投资收益4000多亿元(不包括待收利息、活动奖励、返利所得)。

P2P网贷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新的借贷模式,超越了传统熟人社会个人借贷模式,也超越了传统金融机构小微借贷的局限,部分满足了个人、小微企业的消费和经营性贷款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理财的选择。在发展过程中,基于实际需求,P2P借贷敏锐、积极地采用大数据风控等创新技术,促进了中国征信体系建设,充实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探索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多样性实践。

 

 

危机的三个层面

 

 

 
 

 

宏观经济环境方面:1)整体流动性收紧致使P2P平台资金供给面承受压力;2)实体经济紧张致借款端违约率上升;3)居民消费杠杆大幅度提高使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4)P2P网贷整改备案延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行业中观方面:1)资产端同质化竞争导致劣质资产增多; 2)在监管不明朗的情况下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3)投资人的刚兑预期等导致平台自身偿付压力巨大;4)部分平台自融和关联担保等隐患致风险累积、集中爆发。

平台微观方面:1)部分平台风控能力不足、借款人逾期严重;2)部分平台期限错配致流动性压力加大;3)部分平台自身财务状况恶化,资金链断裂;4)少量平台存在恶意欺诈行为。

以上因素中,大部分并非最近出现,但在流动性紧张、政策预期不明、部分影响力较大的平台“爆雷”等因素,沉重打击了投资人信心,使危机集中爆发。监管层、自律组织、头部平台对危机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措施。

自7月13日起,深圳、广州、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陆续发布自律要求,呼吁行业和P2P平台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7月17日,媒体报道监管方或将于7-8月间落实180余条的网贷备案验收细则。

7月22日前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地宣布启动新一轮P2P网贷机构现场检查,将按照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坚持依法合规、分类处置,坚持问题导向、从严标准,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继续开展P2P网贷平台现场检查工作,去伪存真、支持依法合规经营的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7月23日,针对近期网贷平台主动终止业务、退出市场频发的现象,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向成员机构下发《北京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退出规程》(下称《规程》),旨在指导、规范网贷机构主动退出网贷业务,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贷机构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网贷机构平稳退出。

这是危机中的积极力量。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危机趋势还没有逆转。报告认为,当前亟需更大力度的措施稳定市场信心。

P2P平台危机反馈

 

 

P2P平台如何看待此次危机以及对刚兑、风险准备金、整改、备案措施的看法如何?调查结果如下。

 

一、是否赞成去刚兑,是否会坚定执行?

调研问卷结果显示,47.7%的平台表示赞成去刚兑并且已经执行;38.6%的平台表示赞成去刚兑但尚未执行;不赞成去刚兑已执行或未执行的平台合计占9.1%。

二、平台是否取消风险准备金(或其他名义),是否认为有必要增信?

这一问题调研结果中,已取消不同名义风险准备金、认为有必要增信的占75%;未取消风险准备金并认为有必要增信的占15.9%。综合来看,认为有必要增信的合计占80%。

三、平台资产情况:恶化或趋好?

网贷平台资产情况方面,81.8%的平台表示趋好,逾期率与坏账率降低;18.2%的平台表示资产情况正在恶化,逾期率和坏账率上升。

四、平台财务情况:趋紧还是宽松?

平台财务状况方面,56.8%的平台表示财务情况趋紧,占多数;43.2%的平台表示财务情况宽松。

五、平台资金端战略:仍在营销还是维持现状?

调研问卷显示,63.6%的平台仍在营销获取投资人资金;31.8%的平台表示资金端维持现状。

六、平台投资利率现状?未来倾向于降低或升高?

投资利率方面,56.8%的平台表示投资利率正在降低,未来仍将降低;18.2%的平台表示投资利率有所升高。综合来看,75%的平台未来将降低投资利率;25%的平台表示未来将调升。

七、整改完成度?

针对各地金融办公布的整改细则,整改进展方面,56.8%的平台完成度在80%-100%之间;27.3%的平台表示100%完成;15.9%的平台整改完成度在80%以下。整改未完成平台合计占72.7%。

八、平台“双降”执行程度?

2017年6月底,央行等17部位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119号),要求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双降”。“双降”的执行程度上,56.8%的平台表示彻底执行,未曾违规。29.6%的平台表示“有升有降”;11.4%的平台表示未曾达到“双降”要求,仍需要时间。

九、当前P2P网贷平台最关心的问题

当前,P2P平台最关心的话题是“验收备案何时启动”,关心这一项的平台占68.2%;其次是“业务如何创新”,占22.7%;还有9.1%的平台关心整改如何实际操作。

研判与建议

 

 

在数据分析、问卷调研、研讨会和业界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归纳、提炼了各方对本轮P2P网贷危机的基本研判和建议、展望。

第一,不同于以往的倒闭潮,现在行业面临的是系统性危机。

网贷行业并非第一次大规模出现问题平台(为叙述方便,称之为“倒闭潮”),在2015年、2016年,问题平台的数量甚至比这一次还要多,某些月份的倒闭密集度比2018年6月、7月还要高。

但是前几次倒闭潮,在一些基础薄弱、不合规、不健康、不理性、不善经营的平台倒闭后,行业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而本次倒闭潮具有以下特点:

1.过去几年被认为实力雄厚、品牌良好、交易规模和待还余额较大的平台,在本轮倒闭潮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前几次。

2.宣布资产端逾期的问题平台,占问题平台总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前几次。据零壹数据统计,2014年主动宣布资产端逾期的问题平台占问题平台的比重约为5.2%;2016-2017年,这一比重降到3%以内;2018年至今上升至6%以上,7月1日-24日,15家问题平台主动宣布逾期,占比13.8%。

3. 主动宣布逾期、重组、清盘和退出的平台大幅增加。2018年7月1日-24日,问题平台总数109家,其中主动宣布清盘59家,占比54.1%。

4.更值得注意的是,7月7日很可能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跟过去几次倒闭潮比较相似,若平台倒下,强平台更加强大,行业越来越健康;在此之后,全线下滑。

零壹数据的统计显示:2018年4-6月,行业整体待还持续下降,但TOP30、TOP50平台待还余额稳中略有上升,说明部分资金由小平台流向了大平台。但是7月7日开始,整个行业以及TOP30、TOP50平台待还余额加速下滑。

因此,本次倒闭潮如果不加引导甚至干预,正在演变成行业性的系统性危机。

第二,当前亟需稳定市场信心。

按照零壹数据的不完全统计,目前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还有1400家左右(截至2018年7月24日),待还余额依然超过9000亿元,涉及约1300多万投资人。

如果危机继续下去:

1.投资人恐慌情绪继续蔓延,产生“踩踏事件”,比如一些平台上的“债权转让”集中大量出现,且收益率畸高。

2.一些优质的P2P平台在恐慌中被拖垮,引起新一轮恐慌,更多平台沦陷,导致整个行业衰退。

当前可能稳定市场信心的方式主要有:

1.尽快明确网贷备案政策。据媒体报道,新的、全国统一的备案细则已经制定完毕,若能尽快公布细则,或释放相关政策预期,对于稳定市场信心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2. 落实新一轮的摸底排查并披露进展。

一方面,摸底排查有利于掌握最新的真实情况和动态;另一方面,体现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行业的重视。同时,向公众披露摸底排查进展,有利于市场了解真实情况,理性认知,稳定情绪。

3.通过权威渠道,通报行业重大事件(如政策动向、监管态度、头部平台整改进展、摸底排查落实情况等),传递理性声音。

第三,如果引导得当,逐步恢复市场信心,这也是重塑网贷行业的最好时机,可转危机为契机。

1.一定程度的危机有利于劣质平台出清,为优质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健康的环境。

如果能够稳定市场情绪,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本轮倒闭潮可以进一步出清合规性不高、经营能力不强、发展能力较差的平台。但是,出清这些平台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比较平滑地清理掉这些平台,不会导致剧烈波动,有利于投资者有序撤离,分散投资风险。

如果是短期内崩溃式的危机,或者说行业系统性危机,可能导致优质企业也不能幸免,给投资人带来更大面积、更加集中的损失。

2.通过新的备案规则等一系列监管措施,进一步厘清和规范P2P网贷行业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的行业定位,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

3.强化信息披露,除了公布借款人和平台信息,要着重强化“第二还款来源”的信息披露,比如风险缓释金的规模及其与逾期率、坏账率之间的对比,比如第三方保障机构与平台和借款人之间的关系、保障条款和保障方式、杠杆率和偿付能力等。让投资人对出借风险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平台的中介性质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自担风险有更明确的认知。

4.建立行业性的债权债务登记平台,并与央行征信系统或百行征信衔接,确保投资人和借款人的契约关系不因平台倒闭、跑路受到影响,既是对借款人的约束,也是对投资人的保护,有利于经营不善的平台有序退出,维持社会稳定。

5.引导P2P网贷行业更加扎实地服务个人、小微企业等群体,继续提升风控能力,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6.合理引导和运用市场独立媒体、研究机构的力量,增加信息的可获取性、可理解性和多元性,增加市场透明度、公平度。

7.加强社会性、市场化的金融教育,包括对P2P网贷行业的投资人、借款人、从业者进行教育引导,构建良性的市场规则和预期。

投资人教育:引导投资人理性认知P2P网贷的商业模式、风险收益,使与P2P网贷的风险特征和收益特征相匹配的合格投资人成为主流投资人群体;

借款人教育:引导借款人正确认知网络借款的成本与责任,了解个人征信的价值与失信风险,以降低违约率,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

从业者教育:引导从业者正确认知P2P网贷的商业模式、风险特征、法律责任,合规经营,提升运营能力,积极响应政策、应对危机、高效整改,尊重、维护金融消费者正当权益。

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披露、市场制衡和金融教育等多种措施,在稳定市场的同时,让劣质平台有序出清,建设更加良性的市场环境和行为准则,将重塑P2P网贷行业;引导网贷行业十多年来建立的客户基础、技术基础、市场基础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成长性力量。

 

 

以上内容来源"零壹智库"

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
《OBT商业科技观察》

洞察前沿商业科技

领略未来商业文化

《OBT商业科技观察》微信号:OBTsykjgc;

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OBT商业科技观察》【ID:OBTsykjgc】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OBT

《OBT商业科技观察》同时入驻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新浪博客(微博)、雪球、知乎、网易自媒体、简书、凤凰一点资讯、界面、币乎、ONO、facebook、twitter等15个平台,欢迎关注。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