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如今的在校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生活在一个电脑、智能手机、视频游戏等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无时无刻不再使用数字技术交流、学习、生活。
同时,他们也是ICT技术的创新者和实践者,更是未来ICT产业的掌舵者和领航者。未来,各行各业都将受益于不断创新的ICT技术应用,受益于这一届年轻人的拼搏和进取。
在刚刚闭幕的华为ICT大赛2019~2020全球总决赛中,我真正看到了什么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看到了ICT产业的未来,看到了更加色彩斑斓的数字未来。
因为他们不止有创新的激情,更有踏实的实践;而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这才是后浪该有的样子。
有激情有梦想 用创新改变生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代伟人的青春之歌,写出了年轻人身上所洋溢的激情和梦想。甚至,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就能翘起地球。
紧随ICT技术发展趋势与浪潮的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如期举办,就是要给这些有激情、有梦想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领先更具价值的ICT竞技平台。从2015年举办至今,作为华为ICT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所吸引的参赛者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大赛报名人数更是突破2万人,覆盖省市30个,参赛学校659所,参赛15000+人。
本次大赛分为“实践赛”和“创新赛”两项赛道,其中实践赛包含网络和云两个赛道,主要考察学生的ICT理论知识储备、上机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赛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向的应用创新,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合作开发能力。
每支参赛团队都全力以赴,秀出了自己的实力。其中,在“实践赛”中,来自六大赛区的72支队伍,顺利决出24支队伍参与全球决赛;而在“创新赛”中,共有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的88支队伍264名学生报名踊跃参赛,最终有10支队伍入围全球决赛名单。
这里不仅有上海交通大学“齐德龙东强队”瞄准智能驾驶这一前沿技术领域,打造的“端云协同智能驾驶实践平台”;也有东南大学“0error队”基于大学生需求打造出的“智慧自习室管理系统”;还有中南民族大学“干得漂亮队”开发的“基于5G的高山茶园多源数据物联采集平台”。
以上海交通大学的“端云协同智能驾驶实践平台”为例,该平台通过端云协同,只需在云端创建模型、导入模型、创建技能、部署技能,即可定制符合交通场景需求的技能,并可部署到任意已注册的端侧设备运行。从交通灯识别到小车限速以及解除限速,从斑马线识别与行人避障到车道线以及十字路口行驶,通过该平台的部署,众多智能驾驶场景都能够轻松实现。凭借在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创新融合,该作品在华为ICT大赛2019~2020全球总决赛中,更是荣获创新赛特等奖。
不论最终得奖与否,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们对于新ICT技术的看法:不墨守成规,任何新技术都有可能应用到任何领域,并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在这些作品中,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这些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技术概念,而是重塑传统产业的利器。
通过参加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2020,这些大学生们无疑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通往下一个时代的科技之窗。可以预见的是,当这些怀揣创新思想和理念的年轻人进入社会,无疑也将创造不一样的未来。
有思考有行动 用实践点亮未来
借助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2020这样一个平台,高校的学生真正把课堂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全面地解决实际问题,彻底打破了以往大学生创新“纸上谈兵”的刻板印象。
此次大赛的“实践赛”尽管是以考题的形式出现,但每一道题的设计都与应用场景或实际操作有关;单靠死记硬背、刷题根本无济于事。而“创新赛”更是要将创新的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只考虑技术上的实现,还要考虑完整的流程和商业应用。
事实上,华为ICT大赛组委会今年首次将创新赛细分为作品组和创意组,作品组的参赛队伍需使用华为物联网云平台、华为AI云服务、物联网开发套件等资源,设计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作品;创意组的参赛队伍则需基于华为5G、云、AI等ICT前沿技术,围绕特定行业用户需求,设计具有创新性、可落地的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
因此,进入“创新赛”的每一个参赛作品都不止是PPT的展示,更有实际应用场景的演示。每个代表队在实际的作品制作中,都翻阅了大量的已有资料,并通过实际调研和走访,深入了解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情况,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的痛点和需求。
比如,北京工业大学“锤锤一定能行队”开发出的“玩展小板”,就实现了物联网模块与博物馆展板的结合,这样一来,参观者只需用手机轻触展板,就可以获得展品信息,大大提升了参观体验;而东南大学“FFT开花花队”的作品“大规模蔬菜种植监测系统”,则将物联网模块与蔬菜大棚温湿度传感器结合起来,实现了远程监测、远程自动滴灌等,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其中,北京工业大学也凭借此作品摘得华为ICT大赛2019~2020全球总决赛一等奖。
而在最终的作品答辩中,来自华为的评委老师并没有因为参赛队伍还只是大学生,就降低答辩要求;他们在答辩中不只关注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还更加关注这些创新技术所带来的实际价值,以及参赛队伍对实际应用场景的理解和对未来商业应用的规划。
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ICT人才生态加速前行
早在2013年,华为就开始落地“校企合作计划”,与高校共建“华为ICT学院”,培养志在ICT产业的广大学生群体。截至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300多家“华为ICT学院”,以及56多所“创新人才中心”,每年培养学生超过20000人。
在“华为ICT学院”的课程设置中,更是充分将最新的ICT技术及应用贯穿到高校的教学中,并以实践案例与项目为主,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以及实际操作,补足高校缺少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的短板,增强学生对于时下ICT技术的熟识,加强动手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融合。
出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和检验,2015年,华为正式启动了“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希望借此吸引更多ICT学院、政府组织、行业机构、培训伙伴、行业企业等参与其中,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助力高校ICT人才的培养、成长和就业,加快前沿技术创新以及与产业实践的紧密结合。
对于参赛的学生来说,通过参与这样的大赛,既能够通过学以致用帮助自身深入理解所学到的知识,也能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奠定基础;对于华为来说,参赛大学生在创新技术应用上的“脑洞大开”,往往会激发出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同时,参赛大学生最终会有一大批进入到ICT行业,进一步加快ICT人才生态的建设,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而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作为大学生交流技术、一展实力的平台,除了考察学生对技术和应用的理解外,还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学习力、创造力、协作能力、坚韧性等素质,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ICT人才。
与此同时,华为也将持续做好人才标准的制定、人才联盟的建设、人才价值的传播,打造良性的ICT人才生态。今年年初,华为发布了“华为ICT学院2.0”计划,根据该计划,华为将通过与全球高校合作,在未来5年培养200万ICT人才。可以说,人才生态的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华为,乃至推动整个ICT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数字时代,不管是那个年代的人,这个世界都是属于那些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企业亦是如此,只有不断吸纳年轻人,保持创新发展的活力,才能基业长青。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是“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的当代大学生,还是致力于人才生态建设、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向前的华为,都将是永远奔涌的“后浪”,乘风破浪,未来广阔超越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