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T商业科技观察

重温“德国Kaeser案例“,从"数据链"找到潜在商机

导语

国内工业4.0、工业互联网建设正如火如荼。重温德国工业4.0经典案例——“百年企业Kaeser Compressors从‘卖压缩机’到‘卖压缩空气’”,以及其具体实践,仍然颇有启发。


由于经济低迷、同质化现象严重,众多压缩机制造商陷入产品难卖,货款难收回的困境。德国百年企业Kaeser Compressors是其中一家。

2011年,Kaeser开创了全新运营模式——不卖压缩机、改卖压缩空气。

Kaeser为什么这么做?又是如何做到的?

  靠数据链革新运营  

七成的制造现场,都需要压缩空气,一旦空气品质不佳,就很容易对仪器造成伤害。Kaeser过去只卖空气压缩机,真正的维修、服务等成本,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事实上,Kaeser在空气压缩机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营成本中发现,电费、维修等占了四分之三,而剩下的四分之一才是购机成本。

长期研究工业4.0的德国专家森德勒(Ulrich Sendler)分析到,互联网企业如google的成功运营让人们意识到,让用户低成本甚至免费使用才是关键的一步。只要用户选择Google的搜索引擎,企业自然会愿意上门,向Google购买广告,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增长点。

这种创新的运营模式启发了Kaeser。Kaeser开始让客户改买“压缩空气的服务”(air as a service)。 只用支付月租费,就可以租用空气压缩机,加上维修服务,确保空气压缩品质达成目标。

在长期运营中,Kaeser Compressors为自己搭建了一套远程服务平台,其中有统计方法和预测程序,还有专家系统用于设备管理,以预测未来趋势和远程设备的潜在失效,可以自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营,在机器设备实际发生故障前,安排维护和修理。

压缩机输出每一立方米压缩空气,对Kaeser Compressors就是应收帐款。可以说没有该平台的支撑,就没有Kaeser Compressors商业模式的创新。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Kaeser可以即时监控关键数据,发现损坏迹象前就提早关机,或是提醒定期维修,来避免维修成本提高。所有的运营状况、警示响起的时间、温度变化等,都存入资料库,让工程人员可以掌握。

从空气压缩机的产品现场,到工程人员眼前的控制台,靠的是完整的数据链,来把工程设计、测试、生产、销售、客户服务串在一起。而这样的数据链,正在打破实体与虚拟世界的分界。

通过掌握完整数据链,让Kaeser可以实现整合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

Kaeser案例也是欧美制造业PaaS新模式的示范案例。不同于IT领域的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概念,制造业PaaS是指Product-as-a-Service,产品即服务。

PaaS本质上是一种服务融合实体产品的产物,并伴同信息系统的支撑,使用户不用购买产品而采用“租用”模式,使一次性购买变成可不断重复的交易过程。

  发现产品之外的新商机  

研究工业4.0的德国专家森德勒(Ulrich Sendler)认为,“过去200年来,传统工业所熟知的价值链,正在彻底改变。”森德勒举例,以往企业多半是先有创意,再找人设计产品、开发、测试、销售。只要有人购买,商品就值得生产,可以创造价值。

但Google等互联网企业的出现,正在破坏这条传统生态链。也就是说,价值链正在洗牌,以往不受重视的执行与服务,正在成为最重要的一环。产品售出、上网、开始使用后,产品的生命就此而生。

如果企业可以在产品运营过程中产生数据,找到新的事业潜力,就可以在产品运作的同时,开创新的价值链。

因此,企业寻找的,不再是潜在消费客群,而是产品背后的服务需求在哪里。“必须考虑消费者以外的用户,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可能不会购买企业的产品,只会租赁、分享,就像共享汽车一样。”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