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T商业科技观察

牵手网红城市重庆 鲲鹏生态不止“打卡”这么简单

山城、雾都、火锅……一说到重庆,这些标签马上就会浮现在许多人的脑海中;近两年,重庆更是成为一座网红城市,又增加了一个新标签——魔幻。但对于重庆这样一座快速发展中的城市来说,这些标签已经不足以形容重庆。

2017年,重庆提出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办并将重庆作为永久会址;2019年,重庆获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在新时代,重庆不仅是“魔幻之都”,也在占领数字经济的新高地。

通过在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的双重布局,重庆正在逐步成为“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进入2020年以来,在新基建浪潮的推动下,重庆也在积极进行系统规划,进一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培养新动能;其中,鲲鹏计算产业的落地也将扮演重要角色。

新基建来了 重庆计算产业迎新机遇

最近有一个词很热:“新基建”。单纯从名字上来看,新基建对应的是传统基建,但其内涵却大不一样。根据发改委的解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其中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则归属到信息基础设施中。

如果说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基础,那么算力基础设施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华为曾预测,预计5年后,人工智能所消耗的算力,将占到算力消耗总量的80%以上,计算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智能时代。

接下来,随着新基建的持续推进,整个社会对算力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攀升。华为在《泛在算力:智能社会的基石》的报告就指出,人均算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电力是物理世界的动力,而算力正在成为数字世界的动力。

对于正在加速向“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迈进的重庆来说,计算产业无疑是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计算产业本身就是一个超万亿规模的市场,来自IDC的预测显示,到2023年,全球计算产业投资空间1.1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计算产业投资空间1043亿美元,接近全球的10%,是全球计算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引擎。

另一方面,计算产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今,算力越来越像水电一样无所不及,正在为政府、金融、制造、交通、能源等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注入强大动力。

为此,重庆正在积极整合现有技术、人才、平台、市场、政策等资源,加快布局以鲲鹏处理器为核心的鲲鹏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凝心聚力 重庆鲲鹏计算产业渐入佳境

众所周知,计算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不仅包含芯片、服务器、存储等硬件,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除此之外,开发者、用户和人才培养等都属于计算产业生态的一部分。

对于重庆来说,自去年8月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正式落户,这座城市就正式成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并承担起整合区域产业和实现行业聚合应用的关键角色。于是,包括鲲鹏计算产业园、鲲鹏计算产业孵化平台、鲲鹏实验室、鲲鹏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生态打造的举措迅速落地。

截至目前,重庆有意向加入鲲鹏生态的企业已经将近50家;重庆大学与华为联合建立的面向未来的创新研究所,也已经在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及联合人才培养,为重庆鲲鹏计算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由重庆、华为和普天三方联合打造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也正式落地,未来将承担起研发、生产、销售以鲲鹏处理器为核心的普天品牌服务器、PC等智能硬件的重任,进而形成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的智能硬件制造高地。

不仅如此,首批鲲鹏生态试点应用项目也全面展开,包括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在内的多个单位,将积极开展基于鲲鹏的应用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加速实现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以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自去年公司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就开始积极探索借助云计算、AI、5G、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一体化智慧城市公共交通数字化转型;而此次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鲲鹏生态试点应用单位之一,也将积极探索基于鲲鹏底座的交通行业应用创新中心建设,共建一体化交通。

如果说2019年,重庆在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布局上是“定调子、搭架子”;进入2020年,重庆的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发展则是要“探路子、亮牌子”。尤其是《重庆市促进鲲鹏产业生态发展行动方案》的发布,更是明确了重庆在未来5年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重庆的规划,2020年,要形成初具规模的“普天”服务器生产能力,并组建重庆鲲鹏行业协会,实施鲲鹏人才培养计划,培育鲲鹏产业生态;2022年,在持续增加“普天”服务器生产能力的同时,建成鲲鹏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到2025年,形成完善的鲲鹏产业生态,培育3-5家具有影响力的鲲鹏生态链企业,成为区域数字经济新高地和新型智慧城市新样板。

三大任务两大保障 鲲鹏生态加速进化

从2019年鲲鹏计算产业生态落地,到2025年形成完善的鲲鹏产业生态;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重庆要实现鲲鹏计算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非易事。

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市促进鲲鹏产业生态发展行动方案》为自己立了立下3个flag:1、强化布局,打造鲲鹏产业生态集群;2、完善生态,打造鲲鹏产业支撑体系;3、开展示范,促进鲲鹏产业推广应用。从这三大任务的内容和顺序可以看出,在未来5年间,鲲鹏产业生态要实现从建设到完善,再到产业示范应用的全方位进化。

打造鲲鹏产业生态集群,就是要先初步构建起基于鲲鹏处理器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从硬件生产基地到软件研发和系统适配,再到材料和零部件等配套企业,产业链上少了谁,都无法实现鲲鹏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

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说打造鲲鹏产业生态集群是构建完整的产业链,那么打造鲲鹏产业支撑体系则是要进一步培育和壮大鲲鹏计算产业。比如,通过加快建设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力争培育3~5家龙头型软件企业、发展一批骨干型软件企业、孵化一批中小微软件企业;通过鲲鹏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完善鲲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鲲鹏计算产业专业人才,为鲲鹏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积聚能量。

不论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才有价值,只有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在重庆的规划中,鲲鹏生态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以行业应用为先导;为此,重庆将鼓励更多的软件企业开发基于鲲鹏的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进而加速重庆政务、公共安全、金融、教育、通信、医疗、交通、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转型升级,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示范。

为了完成这三大任务,重庆还给出了两大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强化政策支持。通俗来说,就是全市统筹,给政策、给资金,力挺鲲鹏产业生态发展。为了发展新兴计算产业,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庆也是蛮拼的。

如今,在新基建的正向推动和疫情的反向推动下,数字化浪潮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计算产业对各行各业的支撑作用也日益明显。对于重庆来说,借助鲲鹏计算产业及其对传统行业的赋能,是实现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前列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