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6日Facebook发布天秤币(Libra)白皮书之后,全球引发巨大震动。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随即于6月25日在京发布《天秤币(Libra)的世界影响和中国对策》(简称“报告”)并举办专场研讨。
当天,中心理事长郭宇航发布《天秤币(Libra)的影响和中国对策》专题报告,中心第二任理事长邓迪、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朱嘉明、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对报告进行点评,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邓建鹏、火币中国CEO袁煜明做专题分享,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苏宁积极评价中心报告,并做重要讲话。
该报告主要从天秤币的影响入手,研判中国政府、企业的可行对策,以期给监管和同行提供参考。
报告内容如下:
一、天秤币可能带来的世界影响
(一)天秤币诞生于美国强大的创新体制,利于巩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
天秤币白皮书中列出了二十余家创始会员,多数是21世纪后出现的美国企业,囊括了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企业,如第三方支付鼻祖paypal、网约车鼻祖Uber、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以及持牌数字资产交易所Coinbase。
这些企业都曾由于创新而饱受争议。Uber引发了出租车司机集体抗议,Facebook引发侵犯用户隐私和垄断的质疑,Coinbase被认为会纵容洗钱和犯罪活动。
但是,这些企业都在美国找到了生存空间,逐步和监管共生共融,缓慢而深刻地改变世界,体现了美国强大而包容的创新体制。
如今,这些创新企业抱团推出天秤币,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的态度务实而积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表示,Facebook已和美联储及其他国家监管做过沟通,他“对天秤币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在全球流通之前,Facebook必须解决其他问题”。
尽管天秤币由民间发起,但其白皮书中明确表示,会携手各个行业监管,而非绕开监管。由于多数天秤币创始会员是美国企业,因此天秤币要想最终落地,必然要得到美国监管认可,其方案必须符合美国利益。
天秤币并非纸上谈兵,而是与美联储等机构有实际合作的运作体系。其他国家或企业加入与否,便是对网络全球化的取舍。 美国包容的创新体制,培育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群。这些企业也代表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和巩固美国的影响力。
(二)网络和金融的主权边界模糊,传统主权进一步受到网络侵蚀
天秤币协会目前的创始企业,涵盖了衣、住、行等高频消费场景。这些会员均为区域性乃至世界性互联网巨头,覆盖超30亿互联网用户,接近世界人口的40%,占全世界互联网用户约80%,中国以外的互联网用户基本囊括其中。
一直以来,互联网企业致力于打通人和信息流、物流的连接,受制于传统金融体制,互联网和资金流间始终存在隔阂。即使如paypal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只是在基于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上的支付工具,没有改变资金通过银行流转、结算的本质。
在区块链技术诞生和应用10年后,“货币互联网”成为可能。天秤币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人和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打通,每个人成为超越主权的“数字居民”。当海量用户和加密资产融合后,传统主权的概念趋于模糊,传统主权将受到网络的进一步侵蚀。
在弱小国家,天秤币会抢先于当地政府建成金融基础设施,该国金融主权趋于丧失,可能被天秤币协会实现“网络殖民”。
世界银行2019年数据显示,全球有 17 亿成年人未接触到金融系统。在17亿人中,有 10 亿人拥有手机,近 5 亿人可以上网。这5亿互联网用户,会成为天秤币最早的种子用户。
在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大量国家金融基础设施较差、但网民数量不少,天秤币支付生态一旦完成闭环,大量低信用国家的公民就会变成天秤币本位,这些国家的法币将很快被天秤币驱逐。
尽管天秤币协会声称,“协会鼓励在全球多个受监管的电子交易所公开交易 天秤币”。但是,这不能阻止天秤币形成场外市场。如果不能设置好规则,天秤币会对弱小主权国家带来巨大风险。
(三)天秤币储备资产中,预计没有人民币资产,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天秤币涉及超30亿互联网用户,具备比很多单一国家央行更强的铸币权。因此,这个由企业组成的天秤币协会,会成为超主权的金融势力。由于中国企业和用户几乎置身事外,天秤币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阻碍。
天秤币的储备篮子由多国法币和短期国家债券,目前多数天秤币创始会员是美国企业,中国用户占比很低。因此,天秤币的储备篮子中,人民币资产占比预计会非常低,如果不主动干预,甚至会没有人民币资产。
一些国家完成天秤币本位后,资金流会反作用于物流,优先和本位币用户进行交易,进而对中国的进出口企业造成潜在影响。
在监管层面,由于中国政府对数字货币政策严苛,虽然会让天秤币在中国难以流行,但中国政府也很难介入治理。于此同时,在天秤币白皮书发布的第二日,G7集团计划7月出台对天秤币的评估报告,最终实现联合监管。目前,中国暂时被处于联合监管讨论范围之外。
在行业层面,尽管中国拥有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用户基本在中国,海外用户占比很低。因此,中国企业暂时缺乏在数字货币领域另起炉灶的可能。
二、面对天秤币的中国对策
(一)重新检讨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经验教训,给金融科技创新以市场空间
天秤币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创新产物,目的是至少服务全球5亿未被金融系统覆盖的互联网用户,进而推及更广泛的互联网用户。 从技术演进路径上看,天秤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这是区块链技术日趋成熟后的必然尝试。
天秤币的产生,一方面得益于美国民间企业积极作为,另一方面受益于美国政府审慎包容。
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行业,在中国萌芽并不晚于美国,甚至中国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上一度领先全球。由于后期监管政策的收紧,中国的区块链生态日趋萎缩,目前已经整体性落后于美国。
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IMF之类的世界性组织,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和谨慎应用渐成风气。一刀切或者放开手的治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行业。
对于金融科技创新“一刀切”,不仅不利于金融稳定和化解金融风险,而且会造成创新停滞,进而落后于其他国家,造成实力不对称风险。 因此,中国建立审慎包容的金融科技监管体制势在必行,促成金融科技创新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实现包容审慎的监管,需要实现“监管科技加负面清单”,实现有依据的审慎、有底线的包容。
(二)开放数字货币与资产的讨论和创新试验禁区,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应该允许国企和民企的全面参与
自从9.4禁令之后,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的公开讨论及试验在国内成为禁区。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不断举行听证会和研讨会,允许数字货币项目在监管沙盒中有序试验。
无论在数字货币实践还是理论层面,目前中国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
公开资料显示,即使在G20国家中,对于数字货币尚未达成共识,因此,禁令无益于国际交流或者行业发展。
201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也公开表示,“数字货币可以是中央银行的,也可以是私营部门的,也可以两方面合作”。 对于私营部门参与数字货币的条件,周小川指出,“私营部门可以参与到诸如此类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但是必须要在政府指导的前提下,具备公共精神,考虑公共性、稳定性和货币传导机制。”
基于此,中国可以结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成果及行业实践,鼓励企业全面参与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的技术积累和应用,逐步构建完整的数字货币生态。关于数字货币试验,可以考虑在境外试运行,进而在海南等境内地区设立监管沙盒。
(三)应该允许中国机构和企业加入天秤币体系
天秤币是首个由互联网巨头抱团发起的数字货币,具有巨大的示范性作用。因此,中国应该允许中国企业参与天秤币协会,在天秤币协会中代表中国意见,同时依托天秤币平台,中国互联网企业也能够走出国门,成为全球级应用。这样不仅符合中国的数字货币监管政策,也不会失去网络空间的话语权。
(四)支持其他巨头发起数字货币,分化天秤币的影响力
天秤币之所以出现,是区块链技术解决陌生人信任问题后,互联网巨头利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社会试验。尽管天秤币具有创新性,但在任何国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巨头都不受欢迎。
2019年,IMF总裁拉加德曾警告,“在大型科技公司可能对金融格局带来重大干扰,这些公司利用深厚的客户基础和巨大的消费潜力,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金融产品”,“这些发展情况为加快金融包容性和实现金融市场现代化带来了希望,但也引发了除隐私问题之外对竞争和市场集中度的担忧,进而导致金融体系出现脆弱性。”
对于巨头滥用支配地位,除了监管的刚性手段,鼓励竞争也是可取之策。 云计算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天然适合用数字货币结算。而且,中国云计算企业趋于国际领先,可以联合微软、亚马逊、Google等知名云计算公司,尝试发行数字货币,采取法币抵押或者云算力抵押作为价值储备。
此外,随着5G时代的到来,流量计费也可以采取数字货币支付。 云计算和流量是信息时代的刚需,是信息世界的基础,和物理世界有比较好的隔离,如果能在这些领域试运行数字货币,可能形成和天秤币分庭抗礼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