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总额接近70万亿元的中央企业(简称“央企”)和超百万亿元的地方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央企国企数字化转型也成为我国数字化转型大潮中引人注目的话题。
为了推进国企改革,从2018年起,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开始开展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国资监管信息化顶层设计,促进国资监管和集团管控信息化水平协同提升,推动国资监管向实时动态转变。
“实时动态”四个字看似简单,背后可是基础技术系统的大升级。以上世纪90年代银行建设大集中系统、实时汇缴清算分/支行金融账目为例,各银行在没有建立大集中系统、无法实时监控分/支行之前,经常发生分/支行金融账目混乱、行长携款潜逃、坏账比例较高等恶性事件。在银行系统大集中、分/支行实时上报数据之后,分/支行的金融数据实时上传至银行总部,大大减少相关恶性事件的发生。
除了“三年行动计划”,今年4月22日,国资委又组织召开国资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提升专项行动启动视频会并表示,“十四五”时期,通过重点实施国资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国资央企在线监管能力水平,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央企累计投入的研发经费达到3.4万亿元,承担的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都取得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十四五”期间,央企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由此可见,未来央企在数字化方面承担的责任和挑战不容小觑。
都说“央企国企改革难,数字化转型更难”,因为他们船大难掉头、牵一发而动全身,更涉及到企业传统体制机制改革等“硬骨头”。在十多年信息化建设之后,目前央企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干些啥?如今的数字化转型能给央企国企带来多少改革层面的突破?
历史包袱仍在,但认知、实践正在大升级
在6月10日的央企数字化论坛上,国家电网、华润集团、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央企亮相,分别讲述了目前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实践、转型经验和体会。
由于历史原因,央企们一般都背负着不同于新生企业的诸多历史包袱和责任,同时,由于央企下属子公司动辄几百、上千家甚至上万家(如中石化),对于家大业大的央企来说,管理好庞大的资产,似乎比创新更迫切,因此过去十多年,央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面临着诸多老生常谈的问题:挑战大、内部信息孤岛丛生、数据标准难统一、创新难等。
但是,从目前国家电网、华润集团、中国建材等央企的数字化实践来看,他们已超越了以往的认知,不再简单局限于某项技术优势或某个项目,而能够从企业战略层面,整体看待技术对企业的价值,大踏步地开始诸多“啃硬骨头”的新尝试,甚至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国家电网:服务意识当先,打破信息孤岛
作为《财富》全球500强排名第三的国家电网公司,总资产已过4万亿元、2020年利润591亿元。在其官网上,国家电网重申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提出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主动适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融合趋势,加快电网全面跨越升级,推动能源互联互通,促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国家电网一级顾问、原总信息师孙正运在演讲中介绍,围绕“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公司战略目标,国家电网提出“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确保系统规划、建设、运行安全、高效、科学”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图1-1)。
图1-1 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目标
在具体实践中,国家电网目前已开始突破原来的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云平台,统一管理3550台服务器,支撑104套业务系统迁移上云(图1-2);从“互联网”升级到“物联网”,建立统一的物联管理平台和覆盖电力系统各环节的电力物联网,提升电网、设备、客户泛在互联和全息感知能力,打造精准感知、边缘智能、共建共享、开放合作的智慧物联体系和应用生态(图1-3)。
图1-1 建立统一的云平台
图1-3 建立统一的物联管理平台
基于统一的技术体系和规划,目前国家电网已经在源网荷储(图1-4)、电力人工智能(图1-5)、以电折水(图1-6)、电力数据价值深度挖掘(图1-7)、复工复产(图1-8)等方面获得有益尝试。
图1-4 国家电网“源网荷储”案例:引导自备企业主动调整机组出力或负荷用电
图1-5 电力人工智能案例:推进设备运维、电网调度、智能客服等试点应用
图1-6 国家电网与省水利厅开展“以电折水”探索研究,打造精确计水数据产品
图1-7 电力大数据在企业多维信用画像、电力设备监测维护、复工复产方面的应用:通过全社会能源电力生产消费信息的全息感知、汇聚整合,支撑金融企业开展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支持政府开展社会治理、环保生产等方面的检测评估
华润集团:落地集团战略管控模式
总部在香港、总资产1.83万亿元的华润集团,2020年营收6861亿元,净利润为590亿元,旗下子公司超过2000家,其中有8家港股上市公司,5家A股上市公司,旗下包括华润万家连锁超市、华润雪花、怡宝、万象城、999、江中、双鹤、东阿阿胶、苏果等等知名品牌,业务横跨十几个行业。
管理好如此庞大的资产,是华润数字化的核心目标。早在2008年,华润集团在IT规划中,就明确了集团统一建设共性系统,以信息化推动业务规范的思路,落地集团管控模式(图2-1),并成立IT科技公司润联科技全面承接全集团的信息化建设。
据华润集团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平台润联科技数字化转型咨询总经理刘如洋进一步解释,集团规划、设计、选型和领导IT建设,主要涉及八大领域,包括战略、财务、人力资源、知识、投资、风险、客户和供应商管理,各利润中心自行开展个性化延展。
总结多年来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实践,华润总结了多条数字化经验(见图2-2~图),比如基于国资监管与投资监管的大背景来规划华润数字化的顶层设计规划,建立与数字化相匹配的组织架构等。
图2-2 了解国家政策背景,解读国家对于你企业的监控点、风控点在哪里,通过数字化平台为企业保驾护航
经过多年建设,华润集团的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集团各层级的基础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比如财务结账速度从过去15天减少到2天,93%的合并报表数据通过自动化实现。
总之,在原来的信息化基础上,国家电网、华润集团都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打破原来的数据孤岛现象,让技术赋能内部管理和业务创新。
突破式创新已显现,未来走向哪儿?
在创新商业模式、改变传统运营机制方面,国家电网、中国建材、华润集团等率先探索,也颇有成效。
据孙正运介绍,电力数据是行业企业真实运营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针对这个情况,国家电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深入挖掘与10万多家上游供应商和亿万下游用电客户的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数据价值,携手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打造了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电e金服”。
在物资采购、购电费结算等环节,将国家电网优良资信穿透至上游供应商,帮助其以与国家电网的应收账款为基础,拓宽融资渠道、加速资金循环;在招投标、合同履约等环节,以国家电网与上游企业的合作情况作为支撑,帮助上游企业通过购买保证保险替代保证金,减少资金占用、降低交易成本;在电费交费等环节,通过电力大数据分析,以客户用电行为作为增信,对接银行纯信用、低成本融资,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自2020年5月15日正式发布上线以来,“电e金服”合作金融机构近40家 ,累计上线金融产品65款,涵盖资金融通、保险保障、资产管理等多个金融业务领域;已助力产业链上下游获得金融服务过千亿,共帮助2万多家中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214亿元、释放保证金161亿元,累计节约融资成本近7亿元。
除此之外,国家电网电子商务平台(ECP)正全面升级到2.0版本,从网站首页公开发布的采购公告、采购成交公告、不良行为处理公告、绩效评价公告等信息来看,此平台已全面进行革新,而不再是以往线下业务的简单复制。
独立投资成立科技子公司,也是目前不少央企激发人员活力、吸引人才、做强做大国有资本的制度性尝试,更是国资委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制度改革后带来的突破性影响。
中国建材早在2005年(15年前),已前瞻性地以14936万元注册成立中建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信息),定位于企业级ICT资源整合服务提供商,以ICT增值分销为基础,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2020年其营业收入超200亿元;目前以北京为中心,设立了近60个分公司与办事处,业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以及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等海外国家,拥有全资子公司中建材信息技术(香港)有限公司、中建材信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博瑞夏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元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形成了立足中国、辐射海外的全球化布局。
近些年,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投资控股远光软件。远光软件专注于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超过30年,已服务能源电力、航天航空、高端装备等众多头部企业。
华润集团也于2019年投资成立润联科技,致力于使润联科技成为华润集团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赋能平台,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智化与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商。
以上种种改变,不由得让人觉得“央企数字化无论在战略、思路和实践方面,确实改变较大”。
央企数字化转型的四个方向
基于公司30年来为电力、航空、制造、金融等央企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服务的丰富经验,远光软件总工程师毕伟在论坛上提炼出目前企业数字化(包括央企)的四个方向(如图3-1):产品创新数字化(如电力行业的智能电表、汽车行业的无人驾驶汽车、船舶行业的无人驾驶船舶等)、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则是围绕“生态”和“创新”,重构企业价值体系,最终成为数字化企业(见图3-2)。
这四个数字化转型方向,也与“十四五”期间国资委提出的数字化智能化专项行动相一致。
国资委要求,以优化完善逻辑统一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为主线,通过数字化提升、智能化提升两个阶段,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三个层面上,有序推动信息系统全面上云,强化系统集成能力建设;共同构建大数据中心,强化数据共享和综合分析利用;协同开展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强化智能辨识和风险防范;指导推动中央企业网信领域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全面提升国资央企数据感知和应用能力、国有资产在线监管能力、风险识别防范能力、业务支撑驱动能力和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同时提出,当前阶段要统筹推进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强化境外国有资产监管、风险防范和腐败治理、大数据体系系统集成和综合应用等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作用。
总之,从国家电网、华润集团、中国建材等央企的数字化实践中,可以看出,目前央企数字化无论是从认知还是实践层面,都在努力突破自身局限。他们已经不再像十年前那样,把技术仅仅看作是辅助业务和管理的辅助性工具,而是把技术看作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创新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从普通大众的实际生活体验来看,除了像智能电表能够带给我们“足不出户、在线交电费”的便捷体验,其他方面,我们还无法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太多改变”,希望未来我们都能够切身体验到更多实惠和优质服务。